聖教之光羅德信神父新聞室

羅德信神父(1971年∼1977年)

1915年12月31日生於義大利,1987年1月17日安息於羅東聖母醫院,享年72歲。

羅神父1933年入修會,1940年晉升神父,1946年到中國大陸雲南省服務,1952年4月到宜蘭羅東,1953年8月調往馬公惠民醫院擔任院長達18年之久。1971年奉調回聖母醫院接任院長。羅神父曾於1963年獲頒澎湖榮譽縣民及當選1970年澎湖好人好事代表,他獻身中國教會達43年,生前榮主牧靈,奉獻了他的生命,堪為傳教士典範。

信奉天主教遭父親反對

羅神父發願服務最偏遠的地方

最初,加入天主教的決定遭到父親強烈的反對,父親是共產黨員,對羅德信神父信奉天主教,認為這是在為貴族做事,羅神父於是發願,要為最貧困的人服務,要服務最偏遠的民眾;於是他前往五、六十年前最落後的中國,選擇最貧瘠的雲南地區,為最需要救助的病人付出。

在澎湖馬公的日子蓽路藍縷

有十八年的時間,羅德信神父一生最精華的歲月,在台灣離島上渡過,這裡現在看得到漁船出入大倉漁港碼頭、車輛往來的村落聯外道路以及已經翻修多回的老厝,都是民國四十二年開始,由羅德信神父領軍,帶領所有當地居民共同努力完成的;羅神父曾說,當時有來自外來的物質資源,來支應給窮困的民眾,但為了讓所有的居民能夠自立自強,以付出來換取報酬,於是教導當地民眾完成一件件具有歷史意義的建設,也讓最不起眼的澎湖離島馬公有了照護病患的惠民醫院。

在台灣的真心付出

1976年的某一天,神父開著一部三富500cc的車子,從台北到羅東。在北宜公路離坪林十多公里處,看到一部摩托車倒在路中央,摩托車騎士趴在地上,不省人事,還有一根鐵條刺入的腿中。神父停車察看,觸摸脈博,仍有極輕微的跳動;憑在醫院務多人的經驗,神父斷定這人還有救活的希望。北宜路上車輛來往不停,神父不斷揮手,希望有人助一臂之力,合力送這位年輕騎士就醫。可是,沒有一輛車停下,後來,有一輛車子以慢速開過現場20多公尺,司機探出頭來對神父怒聲喝道:「你壓死人了!」說完便開車揚長而去。神父難過極了,無能為力地站在那兒。幸好,有位好心人將此事報告警察,20多分鐘後,一位警察騎著摩托車來了,到了現場,他就開始照像……。神父催他救人要緊,可是他說騎士早死了,經神父盡力勸服,最後他終於同意把年輕人送往醫院急救;他以警察的權威,勉強攔住一部計程車,二人合力將年輕人抬上車,那根鐵條還插在他的腿上呢!

  醫生鋸了年輕人的腿,為他輸了血,整整一個多月這位騎士昏迷不醒。直到二個多月,他才清醒,並開口說話。五個月後,他們全家六個人來醫院向神父道謝救命之恩,神父表示,救人是不容辭之事,不足道謝;不過,要求他們答應一件事,就是不論何時、何地,只要有人遭遇災難、不幸……,神父希望他們也能盡力去救助。他們都異口同聲答應了。

  令人感動的是,這位年輕人過了不久以後對神父表示,他願意把這條撿回來的命,用來為人服務,願意一輩子奉獻自己,在羅東聖母醫院中工作。就這樣,直到今天,他還在醫院中默默地服務。這位年輕人就是復健科的蘇有藤先生,他為天主之愛作了見證。

在中國的歲月

在中國雲南可以說是幅員廣大中國比較落後的一首。它的面積為四十三萬平方公里有餘(較義大利大一倍半),而當時的人口僅有一千萬,多為邊疆少數民族,種族複雜、語言紛岐、文化甚為低落,有的簡直仍度著原始生活。

雲南由於為邊省而山陵又多,一切相當落後,有些地區交通毫無,有人種植鴉片,多不識字,在部落之間又不時有戰鬥。

衛生條件當然更差:傳染病猖獗(如霍亂、肺病、痳瘋病,瘧疾、赤痢等),嬰兒的死亡率非常高,熱帶瘡與所有的瘟疫症等,不一而足。

在昭通監牧區(所轄面積五萬平方公里,人口約有三百萬),而當時合格的醫生只有六位,醫院計有三座,(其中尚包括天主教醫院),而病床合計才達一五0張。

假使把一些略有經驗的中醫生除外,那裡的病人多用土方或巫師去醫治。

除上言三座歐式醫院外,那裡可說對西藥毫無所聞了。

由此可以想像到,為什麼我們要趕緊修建醫院、房舍,以便能儘快為那裡的病人服務。

為能妥善服務,第一年先應學習中國語言。 

為學習記憶中國話,為我們十艱苦,必須極大旳耐心(即使有的一願別人知道),尤其高修士更是如此。

正如所預料的,很多奇異的事接二連三地發生,但「上天預定的時刻」,在一九四七年五月從昭通赴會澤途中適時來到。

茲節錄紀事錄中的一段報告:「這個旅行需要五天之久才能達到目的地。 當時我們帶有一匹棗紅色的馬,這匹馬強壯非常,膽大而從不感疲乏似的。 我們(羅德信神父、潘志仁神父與高安修士)輪流騎著它代步。一路上欣賞不完山川美景,旅途起初非常愉快!

但到第四天、第五天,由於每人都感疲乏至極而已無心欣賞風景了,大家幾乎都已精疲力盡。 這時忽然下了一場傾盆大雨,我們又都變成落湯雞,情況十分可憐!

不過路途的疲倦後由於不可形容的安慰而得到補償,那就是我們能為眾多的病患服務而感到高興。每到一個村落,便有無數的男女村民,扶老攜幼前來求醫,他們患有各種疾病,要求我們給他們治好。 

第一天他們包圍著我們觀看,不免有些驚奇,他們尚不知我們是作什麼的。高修士問我該做什麼?"這就是上天預定的時刻!" 

 於是我們開始給他們看病、醫瘡、治眼、擠膿或告訴他們一些衛生方面的建議。………」 

  下午五點我們到達江堤。當那裡的老百姓一聽說我們來到,便成群地來到我們在廣場上所搭建的臨時草棚前求診。  當時天氣炎熱,使我們幾乎喘不過氣來。高修士從不顯累似的等著我發號施令。……我如何能拒絕他?一連三個小時我們彎著身體為百姓醫病,正如前一天下午一樣。差不多到了八點鐘,雖然我也並不十分情願,由於太累而不得不打發等了好久的不少病人回家,明天再來。

在紅石海我們被迫接受百姓帶來的米、雞蛋、馬鈴薯、茶葉等……我們給他們醫病也到很晚。有時半夜三更也被叫起來。 

被中共驅逐 

  在共產黨佔據雲南之後三年,靈醫會士被逐出大陸,這為我們是一莫大的犧牲與損失,同時為眾多的病人、麻瘋病患者與貧窮人等也是極大的損失,他們是多麼需要靈醫會士的救助醫治啊!那是顯明的缺乏正義感,使每位會士還吃了不少苦頭。 

追憶馬公教堂創始人-羅神父 

  對許多老教友或甚至當年和他接觸過的一些教外朋友來說,羅神父幾乎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但對於認識或許就僅止於「羅德信神父」這個專有名稱而已啦!因此為能瞭解羅神父此人和他的事跡,編輯小組別去拜訪了幾位他生前的好朋友及一些老教友,從他們對老朋友、老本堂的敘述,不難使我們更進一步去認識羅德信神父其人其事,以下便是採訪的報導: 

第一位被訪問者,是羅神父的舊屬,以前曾在惠民醫院服務。 

  他對羅神父的評論是:羅神父很聰明,很會計劃,在他巧妙的安排下,馬公教堂和惠民醫院都建築得很完善。同時還建了惠民一村與二村,使當時許多貧窮的人都能有屋住。而且,他還不時拿些金錢(不少的數目)資助人家做生意,當時很多人都因他的幫忙而發達起來。既使他自己沒錢可幫助人家,他也會自願作擔保,設法借錢幫助人家,至今都使人對他感恩不已。

第二位被訪問者,是惠民一村的居民,也是受惠於羅神父的人。

  他認為羅神父是值得大家懷念的人物。他經常利用晚上時間去拜訪惠民一村的民眾,也帶領他們進堂(附近有一座小教堂),為他們講解天主的道理,使他們受益很多。並且他認為羅神父本身不僅道理懂得很多,做的事也很多,真是了不起。因此,他在馬公地區的知名度很高,如困他要出來競選民意代表,必然會以高票當選。

第三位接受訪問者,是一位生意人,也是一位教友,同時更是羅神父的好朋友。 

他稱讚羅神父是教友和民眾的好尊長,因羅神父常將看到的每一個人都都當成是好朋友,他很有愛心,他常關心別人、照顧別人,所以,使人家喜歡他,甚至願將家庭中一些瑣碎的事情惿出來向他討教,他總是不厭其煩的為人排解家庭糾紛,指導人家解決兒女教育的問題。當時民眾生活都很困苦,他則四處張羅救濟物資,提供給民眾略補他們家庭的生活,雖然,有時因分配不均而令人不能諒解,但他卻認為「應用愛來為人服務,也就沒有什麼遺憾啦!」 

羅神父雖是一位醫生,但也是一位建築師,他對房屋建築材料的估算,要比那些建築商或工程師要精明的多。他也投資不少金錢幫助地方上的各項建設,在馬公地區來說,他的功勞還不小呢! 

在有關傳道方面,他認為不必氣餒,因為「信仰是在人最需要時,才會去接近他。」儘管有機會就去播種,等時機到來時,他必然會發芽、成長與結出美好的果實

  第四位是一位經由羅神父講道而領洗的老教友。

  他對羅神父的印象非常深刻,也對他懷念不已。他認為現在的馬公教堂和惠民醫院都是因羅神父的努力而奠下了很好的根基,因此,沒有羅神父的努力,就不會有現在的這些成就。不過據告羅神父一直深感遺憾的事,就是當時未能有足夠的力量將教堂前面的一些民房買下來,否則,將會有更好的規劃。  他印象中記得,羅神父每次講的道理,都以「仁愛」為重心,不論中外古今,凡事如以愛心為出發點,想必總是好的。 

羅東聖母醫院正在籌建重症大樓需要您的愛心,捐款帳號:00040071